企業推薦
更多產品推薦
更多企業新聞
更多- 1上海禾工卡爾費休水分測定儀以舊換新活動【不限品牌】
- 2含上門調試!廣皓天與某客戶簽訂協議,定制柔性屏抗折彎試驗機配套安裝服務
- 3專屬定制再升級!廣皓天科技企業打造柔性屏抗折彎試驗機,兼容多品類測試
- 4廣皓天柔性屏抗折彎試驗機新品亮相,助力屏廠提升產品耐用性
- 5廣皓天攜柔性屏抗折彎試驗機參展,助力柔性顯示產業創新
- 6廣皓天攜柔性屏抗折彎試驗機參與 “顯示可靠性技術研討會”分享實踐案例
- 7天爾工程師赴川上門,助環保企業掌握 TE-60 + 葉綠素 a 電極核心技術
- 8電池廠商與廣皓天攜手合作推動環境試驗技術發展與標準化測試
- 9戰略合作寧德時代!廣皓天快速溫度變化試驗箱提供一站式測試服務?
- 10廣皓天快速溫度變化試驗箱成功通過嚴苛溫度沖擊測試,邁向商業化關鍵一步
  在2025年六五環境日,中國科協生態環境產學聯合體在京舉行了2024年度中國生態環境十大科技進展發布會。
 
  中國科協生態環境產學聯合體是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在中國科協指導下,由環境、生態、氣象、地理、農、林、土壤、地質、海洋、水利、可再生能源11家全國學會,生態環境領域知名企業、學術研究機構和社會組織共同發起成立的協同創新組織,努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生態文明做出貢獻。
 
  二十年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二十載春秋,我國生態環境領域科技投入不斷加大,高水平科技成果不斷涌現。
 
  為把握生態環境科技領域國際前沿動態,促進我國自主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中國科協生態環境產學聯合體(以下簡稱“聯合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環境講話的重要指示精神,連續六年開展生態環境十大科技進展遴選工作,總計發布了60項科技進展。
 
  據發布會介紹,2024年度中國生態環境十大科技進展(詳見附錄)是由兩院院士、聯合體成員單位、高校和科研院所推薦,由14位院士組成評委會評議投票產生。
 
  聯合體主席、全國政協常委/人資環委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在致辭中指出:2024年度中國十大進展成果不僅代表了生態環境科技領域最新前沿成果,也具有巨大的轉化潛力和應用價值,將為美麗中國建設與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他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要以支撐保障美麗中國建設為根本任務,以實現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為核心目標,推動生態環境科技工作邁上新臺階,同時以國際視野積極謀劃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布局,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推動共建清潔美麗世界。
 
  附錄:2024年度中國生態環境十大科技進展
 
  1.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碳循環對氣候變暖的響應機制
 
  氣候變暖導致的多年凍土融化會使土壤中封存的有機質被微生物分解,釋放出大量溫室氣體,進一步加劇氣候變暖。本項目以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為研究對象論證分析,相關成果為我國實現“碳中和”戰略目標提供了科技支撐。
 
  2.氣候變化下關鍵大氣成分演變規律與調控原理
 
  本項目提出了氣候變化下有機氣溶膠和臭氧污染防治的可行框架和實施路徑,用科技支撐了我國重點區域的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3.環境氣象多要素智能感知及大模型預報系統的研制與應用
 
  本項目突破環境氣象監測與預報瓶頸,研發了自主可控的新方法,實現了“裝備技術-感知機理-AI大模型”全鏈條協同創新。研制的感知技術和AI大模型廣泛應用于多個部門和行業。
 
  4.排放與大氣過程集成耦合模式EPICC-Model研發及開源發布
 
  本項目通過自主研發,打造了適配國產異構計算平臺的模式開源底座,標志著我國模式研發從單一團隊主導到開放協作新范式的重大轉變,推動了國產模式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對大氣污染精準預報與科學調控有重要意義。
 
  5.全球土壤微生物源碳估算新公式及其對碳循環的影響
 
  本項目通過整合全球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估算全球土壤微生物源碳儲量達758Pg,全球每升溫1°C,該碳庫將減少6.7Pg,為統籌生態保護、糧食安全和碳中和目標提供了理論基礎。
 
  6.我國城市地面沉降格局及機制研究
 
  本項目首次量化了2015至2022年間我國82個大中型城市的地面沉降速率與格局,揭示了地面沉降的潛在成因及可能影響,為制定我國未來城市減災政策提供了數據支撐。
 
  7.氣候變化與陸地生態系統作用機制
 
  本項目揭示了物種多樣性與冠層結構在調節物候與碳匯中的協同作用,為研究氣候變化與生態系統作用機制提供新途徑、為制定適應與緩解氣候變化的科學策略奠定理論基礎。
 
  8.漸進式生態修復理論與河流修復實踐
 
  本項目創立了漸進式生態修復理論并發明了固化載體微生物凈水與修復技術,將恢復水文學推向科學探索前沿和工程應用新領域,不僅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關鍵科技支撐,也為全球生態保護與修復實踐貢獻了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9.智能化煙氣碳污協同減排關鍵技術及應用
 
  本項目提出了碳污減排工藝機理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思路,通過攻克關鍵技術,首創碳污協同減排系統,為實現重點耗煤行業燃燒煙氣碳污協同減排,支撐我國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關鍵科技支撐。
 
  10.黃河流域增容-減污-降碳技術體系與應用
 
  本項目針對黃河復雜系統治理難題,形成了以“理論-模式-應用”為主線的大流域系統治理技術體系,將科技緊密嵌入管理、治理和行業,用科技支撐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和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
 
  材料來源:中國科協生態環境產學聯合體
 
  責  編:張慧凱
 
  原標題:重磅!2024年度中國生態環境十大科技進展
						關鍵詞:
						氣體監測,環境監測
					
															
					
							全年征稿/資訊合作
							聯系郵箱:hbzhan@vip.qq.com
						
					- 版權與免責聲明
- 1、凡本網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環保在線,轉載請必須注明環保在線,https://www.hbzhan.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2、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3、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環保在線APP
						環保在線APP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環保在線小程序
						環保在線小程序
						
 
				









 
											 
											 
											 
											 
											 
											 
											 
											 
											
 環保在線官微
環保在線官微 環保在線APP
環保在線APP